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重午節、龍舟節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端午節為每年五月初五。最初為古代地區崇拜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,后因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江自盡, 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。端午節迎面而至,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,在這個傳統節假日上,習俗不一, 來自全國各地的歌爾西亞兄弟姐妹們,你們都知道有哪些嗎?
NO.1:粽子——南主咸、北主甜
南方粽子
北方粽子
從形狀上看,南方粽子要比北方的豐富的更多,包法也更多。三角形、錐形、方形,外表的玲瓏先吊足 胃口。而北方的粽子包法相對統一,外形上多以斜四角或三角形為主。 在餡料方面,南方近乎瘋狂,豆沙、 鮮肉、火腿、臘肉、蛋黃、五花肉、蜜餞……統統都用上了。而北方的粽子餡料中規中矩,主要以紅棗、蜜 棗、紅豆為主,適當加上白糖。
在北方,端午節臨近, 奶奶買好糯米、紅棗。 洗凈分層放入蒸籠中,大火蒸若干時間,蒸熟后直接 用碗盛,撒上白糖,軟糯香甜。
來自湖北的宋學武也打開了話匣子: “我們老家粽子的材料更豐富:鴨肉,豬肉,臘魚,臘肉,紅棗, 紅豆,包粽子用的是洗凈的荷葉”。 打開蒸籠飄出來的是荷葉清香混著糯香、肉香撲鼻而來……。晚上媽媽把蒸熟的粽子放入蒸鍋保溫,第二天一早,大家都要趕往賽龍舟的湖邊,給參加比賽的年輕人加油助威,小伙伴們則三五成群的到水邊嬉戲,游泳抓魚......
NO.2:戶外活動——南方賽龍舟,北方踏柳
賽龍舟
作為南方獨一無二的過節習俗,賽龍舟在南方各省市都有。各地龍舟大賽幾乎賽制一致,你追我趕,勇奪第一。而北方端午節戶外活動相對較少。
生產車間的吳德偉(來自四川)對賽龍舟并不陌生,他在老家參加過幾次,都是鎮上組織以村為單位的比賽。端午前后,田間農活逐漸增多,比賽的前一天,村長才找來十多個年輕結實小伙子先練習幾次。 比賽的當天,掄圓了膀子使勁用木槳往后扒拉水,助威看熱鬧的村民圍滿了河塘。 “我參加的那次我們村還得過一次鎮上的冠軍呢! 我婆娘也是那天對上眼的呢!不擺了! 不擺了!一轉眼,娃兒今年都要參加中考嘮·”
北方的端午節除了有好東西吃,基本沒有其它戶外活動習俗。當然小孩子佩戴“艾虎”是必不可少的。
菖蒲、艾條
五毒銅錢
艾虎
在南方主要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楣,懸于堂中為常。而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鐘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,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。五毒肚兜顏色鮮紅,上面繡著蜈蚣、蝎子、蛤蟆、老鼠和蛇五種毒物,據說可以驅毒辟邪。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。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,戴在手腕和腳腕上,美觀精致。
南方家庭的大門上經常看到菖蒲和艾條,用來辟邪殺菌消毒。
記憶中,端午節前一天,外婆會讓舅舅給我和弟妹三人送來“艾虎”(虎頭形狀的泥膜,點艾葉烤干泥膜背面,外涂白色,繪成彩色虎頭,五色線上再綁幾片艾葉)。 所有的小孩都在端午節當天佩戴“艾虎”。 以避夏日毒蟲(蜈蚣、蝎子、蛤蟆、老鼠和蛇)侵襲,庇護幼兒健康成長。
最后,預祝歌爾西亞門窗系統的家人們端午節安康!